Skip to content

用过众多笔记软件,发现个人“笔记库”可能没有什么用

笔记软件未免太多了,浮墨、飞书、印象……不少还只有英文名,什么Craft、Notion、Nobility、Roam Research、Heptabase……

对比各种笔记应用

本人体验过十几款笔记软件,粗略分起来,可能有几类:

  1. 备忘、收藏为主,随时随地记录。代表是浮墨、苹果自带笔记、印象笔记。Cubox专攻收藏,但好像不叫“笔记”软件;
  2. 还原纸笔体验,如Good Notes,Nobility;
  3. 研究为主。代表有Roam Research、Obsidian、Heptabase。它们都采用日志随时记录,然后当天“萃取”知识卡片的形式,Heptabase还有知识地图功能,能将各类卡片、日志放到一块面板上;
  4. 展示或协作为主,代表有Notion、飞书、Craft。“发布渠道”其实非常重要。飞书、Notion站点发布即网站页面本身。没有其他复杂的界面,也没有复杂的备案手续。实际上,这恐怕是盈利点最大的“笔记”软件,除了它不太像笔记之外,没啥可说的。

问题是,“笔记”应该是什么?“好的”笔记又是什么?

  • 好看的?配上各种图,最好能贴到社交媒体上吸引关注;
  • 大而全的?巴不得将互联网的资料全部下载,恨不得将老师的话全录起来;
  • 有“长期价值”的?把笔记组织得井井有条,还是直接收藏文章就好?

可惜,“笔记库”可能没有什么用。

时代是在发展的,个人的知识质量也在波动上升。比如清朝学乘法很费劲,现在起码有乘法口诀表。小时候学乘法很费劲,现在哪还用看笔记。

知识质量

现在假设笔记库中的笔记数量线性波动上升:

笔记数量

而很明显的,笔记价值往往随时间下降:

笔记价值

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,笔记库中,价值低的笔记越来越多,占比越来越大。

而如果你想维持笔记库可用性,必须持续投入精力,不然笔记库一段时间就不如外面的,就该“入坟”了。

看看网上组织得很好的文档库,人家甚至是有专门团队编写的。如果网上有资料,那么为什么要以个人之力,去弄一个质量远远跟不上的“笔记库”呢?

如果回答不上这个问题,那么可能没有弄一个新笔记库的必要。

由于损失厌恶,笔记用户会更喜欢“永久存储”、“永久买断”的东西,可惜热力学定律不同意,可能只有死亡那一刻真的“永久”了吧。

有人可能想着,这是为未来做准备啊。对于学习,其实笔记的价值曲线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了——笔记一开始的价值最高。

你辛辛苦苦搭建几个月笔记库,然后发现,外面往往有更好的文章或方案了,这真的在为未来做准备吗?

笔记库的死亡时刻,不是被磁盘删除了,而是它居然不如搜索引擎或生成式AI好用。

假设你认为未来知识质量会上升,“长期存储笔记”,对你个人并不重要。要学的东西,你应当现在就去学,笔记应当当天就有用,而不只是未来有用。

至此,个人学习笔记的问题简化为:有没有一套笔记框架,能灵活处理当天笔记,然后留下回忆的“钩子”,以供日后复习。

这会是一段时间的课题。

再次强调,“发布”、“美观”、“协作”的需求应该也挺高的,但我怀疑这些跟“笔记库”也没什么关系。

跟“笔记库”有关的可能是“事实”或“记录”,但大部分人貌似不太关心。